家中有兩條香蕉,早就盤算等它們熟透就做成美味的香蕉蛋糕,看著那些皮由全黃變帶梅花點,再等到梅花點一點一點增加,今個晚上決定要「了結」它們。說來從很久以前就覺得奇怪,怎麼老外叫香蕉蛋糕作Banana Bread,其實那的確可以說是一種麵包,用的雖然不是酵母,但小梳打和發粉都是膨脹劑,口感不像普通麵包的綿密,反而像蛋糕那樣鬆軟,所以也更多人叫香蕉蛋糕,這裡我也把它喚作Banana Cake。
香蕉產於較熱的地方,早在1870年代就被運到美國,但根據維基的資料,香蕉被普遍用於煮食中要去1930年後,著名糕點材料出品商Pillsbury's在1933年出版的食譜書Balanced Recipes cookbook裡發表了香蕉麵包的食譜,但要直至1950年另一本香蕉食譜書Chiquita Banana's Recipe Book面世才被普遍接受,後來還有各種加入堅果、果乾、巧克力的香蕉麵包。每年的2月23日被定為國際香蕉蛋糕日,不過這些甚麼甚麼紀念日實在太多,要烤個香蕉麵包/蛋糕不必要等到這一天,一年365日都可以。
小時候在香港長大,屋村麵包店都有香蕉麵包賣,但價錢比其他平民化的港式麵包如菠蘿包、豬仔包都要貴,如果有香蕉麵包吃,我都會珍而重之細細品嚐,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,五花八門式樣萬千的糕點隨手黏來,要風得風,要雨得雨,在讓他們吃飽穿暖之餘,教育他們惜福最重要。
材料:
中筋麵粉 兩量杯(256g)
香蕉 兩隻(要有咁熟得咁熟,唔爛就得)
雞蛋 兩隻
黃砂糖 1/3量杯(73g)
菜油 1/3量杯(76g)
蜜糖 兩湯匙
蔓越蔓乾 1量杯(100g)
小梳打 1茶匙
發粉 1茶匙
玉桂粉 少許
做法:
1)雞蛋、菜油放入大碗中打勻,加入黃砂糖拌溶,香蕉去皮掐成細塊,加入雞蛋液中壓爛及拌勻,最後加入蜜糖。
2)中筋粉加小梳打、發粉、玉桂粉過篩,續少加入雞蛋液中充份拌勻成蛋糕糊。
3)蔓越莓乾留下大概1/4,其餘把拌入蛋糕糊中。
4)焗爐預熱350度F(175度C),長方型蛋糕盤塗油,把蛋糕糊倒入,灑上餘下之蔓越莓乾,抓住焗盤在桌上大力上下拍幾下,把糕面以刮刀掃平。
5)入爐焗45至50分鐘,用刀插入蛋糕內抽出沒有蛋糕糊沾刀即已熟透。
6)反扣放架上攤涼後切片即可。
**香蕉越熟越甜,做出來的蛋糕質地也越鬆軟。
**因為用了菜油,香味稍遜,改用牛油會更香,當然也更肥。
**蔓越莓乾可改用其他乾果如提子乾、杏乾、無花果乾等,也可加入椰絲。
**想味道更多層次,可適量加入香料如肉豆蔻、雲厘拿香草油等。
**香蕉大小不一,我用的是中型的香蕉,用量多少隨自己口味。
後記:
當我走進廚房放好材料後,豬扒妹進來看到那兩條香蕉,她以後我又要做她喜歡的甘荀杯子蛋糕,因為上次加了兩條香蕉,杯子蛋糕更鬆軟又香甜。之後兩個孩子自己決定要幫忙,他們也自行決定要每人打一顆蛋,妹妹誇哥哥打蛋的手法很專業,她要跟他學習,彭彭也自信滿滿的示範只在碗邊敲一下就把蛋殼完美打開的所謂「專業」絕活,豬扒妹真心崇拜哥哥的高超手藝,因為她還未掌握到一下打蛋的方法(我頭上黑線兩條!!)兩顆蛋打在大碗內,廚房就只剩下兩個女的,小的在努力拌材料,大的在量粉加料,最後出爐時,整個廚房就剩下我。現在坐在電腦前努力敲字,只有這小小一角還有燈,家中其他三人都早上床去了。。。
Labels
- 三生緣番外 (48)
- 基本髮型技巧 (17)
- 媽媽來扮靚:簡易髮辮 (34)
- 媽媽來扮靚:造型 (22)
- 媽媽來扮靚:髮髺 (23)
- 媽媽來扮靚:鬢辮 (58)
- 小哥哥日誌 (141)
- 小小說 (471)
- 我手寫我心 (464)
- 料理聯合角 (34)
- 李太手作仔 (15)
- 李太煮飯仔:前菜 (40)
- 李太煮飯仔:家禽 (49)
- 李太煮飯仔:小食 (84)
- 李太煮飯仔:沙律 (14)
- 李太煮飯仔:海鮮 (57)
- 李太煮飯仔:湯水 (23)
- 李太煮飯仔:甜品 (100)
- 李太煮飯仔:節日 (26)
- 李太煮飯仔:粉麵 (30)
- 李太煮飯仔:肉類 (65)
- 李太煮飯仔:醃漬 (15)
- 李太煮飯仔:醬汁 (57)
- 李太煮飯仔:食療 (7)
- 李太煮飯仔:麵包 (22)
- 李太煮飯仔:點心 (38)
- 李太煮飯仔;蔬菜 (73)
- 深夜食堂實驗篇 (49)
- 為女兒梳辮:簡易髮辮 (31)
- 為女兒梳辮:造型 (33)
- 為女兒梳辮:鬢辮 (55)
- 為小朋友做菜 (170)
- 為親愛的做菜 (150)
- 童言語童心 (37)
- 美國生活見聞 (379)
- 豬扒妹成長記趣 (151)
- 送你一場春雨 (421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